佛教最重要的中觀學派,是以龍樹菩薩《中論》的「性空」為依據。龍樹在《中論》並沒有非常清楚定義「自性」是什麼。

但我們從《中論》的諸多論述中,可以更精確地把龍樹講的「常住不變」的「自性」,定義為:「事物於形成之前即已經存在,事物於消亡之後仍然存在的永生不滅的本質或靈魂。」


其實龍樹菩薩《中論》的「性空」,是完全針對佛教內部難以斬斷的婆羅門教「因果輪迴」學說而設立的,對其他神教的靈魂學說,其實完全無法構成威脅的。

因為很多神教外道的「靈魂」學說,幾乎都不符合「1.事物於形成之前即已經存在,2.事物於消亡之後仍然存在的3.永生不滅的本質或靈魂。」這個前提。

反而是佛教及佛教的衍生宗教或會通宗教,如一貫道「九六原靈」的靈魂學說,幾乎都符合「1.事物於形成之前即已經存在,2.事物於消亡之後仍然存在的3.永生不滅的本質或靈魂。」

就像基督教的「靈魂」是受胎時,創造神上帝才付與的,雖然之後便因「永生、永罰」而永遠存在,但不符合「1.事物於形成之前即已經存在」的這一個原則,所以並不是龍樹菩薩「性空」能夠針對批判的對象。

就像老子講堂神學中,認為身和心所聚合而成的「靈魂」是受胎時形成的性質,但死後此「身魂、心魂」性質,會完全滅盡。

所以老子講堂神學的靈魂,更完全不符合「事物於形成之前即已經存在,事物於消亡之後仍然存在的永生不滅的本質或靈魂。」的三個原則,所以更不是龍樹菩薩「性空」能夠針對批判的對象。

從基督教和老子講堂神學來看:「事物於形成之前即已經存在,事物於消亡之後仍然存在的永生不滅的本質或靈魂。」這種主張,並不存在於基督教和老子講堂神學中。

甚至「事物於形成之前即已經存在,於消亡之後仍然存在的永生不滅的本質或靈魂。」也是基督教和老子講堂神學所共同反對的,並不是只有佛教反對。

即使把「事物於形成之前即已經存在,事物於消亡之後仍然存在的永生不滅的本質或靈魂。」擴大到討論現象世界和本體世界,而因此說:「現象世界會消亡,因此本體世界不存在。」

但對於泛神論者來說,整個現象世界的分殊物雖然瞬息萬變,但整體視之,現象世界仍然存在,也不是真正「消亡」。

由於現象世界萬變而猶存,因此也無法以現象世界會消亡,來否定本體的存在。所以泛神論同樣也不是龍樹菩薩「性空」能夠針對批判的對象。

至於基督教的想法是,世界即使全部毀滅,創造神耶和華上帝還是存在,所以也無法以現象世界會消亡來否定耶和華上帝的存在。所以創造神論同樣也不是龍樹菩薩「性空」能夠針對批判的對象。

台灣有很多僧尼誤以為,只要不相信「靈魂」存在,或主張「性空」,便可以打擊到其他外道,可是常期看來,卻根本沒有成功打擊到任何一個外道。

因為這些外道的「靈魂」觀點,雖各自不同,卻都能自圓其說,和佛教的「性空」一點關係都沒有,所以你佛教怎麼講「性空」對他們都沒有用。

所以龍樹菩薩《中論》的「性空」,其最大作用,是針對佛教自己講的,是要斬斷佛教內的婆羅門教「因果輪迴」學說,讓佛教獨立於婆羅門教而設立的。

婆羅門教的「因果輪迴」中,「靈魂」同樣是被大梵天製造出來的,和基督教沒有多大差別。而他們的「靈魂」觀,在他們的婆羅門教內並沒有什麼問題,仍能自圓其說。

但是佛教一旦引進了婆羅門教的「因果輪迴」的「靈魂」觀,佛教便會形成學理上的嚴重自我矛盾,其中最大的自我矛盾,就是佛教有了「因果輪迴」,就必須承認「靈魂」永生不滅。

因為佛教內的婆羅門教「因果輪迴」中,能夠「因果輪迴」的東西,無論是稱為「心、識、真如、阿賴耶、如來藏…」或另立其他名相,這些東西全都必須是「事物於形成之前即已經存在,於消亡之後仍然存在的永生不滅的本質或靈魂。」

這是因為佛教沒有創造神的觀念,無法由創造神在人出生時,造出靈魂;佛教也沒有泛神論的觀念,也無法由自然神流出靈魂,更無法像老子講堂神學所主張「靈魂」只是人後天的性質,生命出現便有靈魂,生命消失便無靈魂。

所以佛教如果不立一個「事物於形成之前即已經存在,於消亡之後仍然存在的永生不滅的本質或靈魂。」的靈魂,就沒有靈魂的來源,可以造出靈魂來進行「因果輪迴」。

所以佛教「因果輪迴」的「心、識、真如、阿賴耶、如來藏…」,由於沒有創造和泛生的來源,必須是「形成之前即已經存在」,而且必須是「消亡之後仍然存在」而且永生不滅,才能完整解說整個「因果輪迴」的作用。

所以「事物於形成之前即已經存在,事物於消亡之後仍然存在的永生不滅的本質或靈魂。」最先打擊的對象,就是佛教內部的「因果輪迴」。

當前佛教徒為「因果輪迴」進行辯護,所犯的最大的一個錯誤就是以為講「因緣」或講「因果」,就可以或必須講「因果輪迴」,因而誤以為「因緣」和「因果」可以替「因果輪迴」進行辯護。

其實「因果輪迴」絕不是「因緣論」也絕不是「因果論」,很多佛教徒在辯解「因果輪迴」時,拿出「因果論」和「因緣論」來解說,這是牛頭不對馬嘴的,也顯示這些佛教徒對佛法所知非常淺漏。

「因果輪迴」是指有一個永生不滅的「自性」或「自我本質」在「因果世界」中不斷輪迴。「因果論」則是講事物的因和果的關係,「因緣論」則是講事物的因緣和果的關係。

所以佛教要替婆羅門教的「因果輪迴」背書,或者要利用「因果輪迴」來招收信徒,佛教就必須承認一種像一貫道的「九六億原靈」一般於「形成之前即已經存在」以及「消亡之後仍然存在」而且永生不滅的「心、識、真如、阿賴耶、如來藏…」才能自圓其說。

可是如果講「性空」的佛教,其所講的「心、識、真如、阿賴耶、如來藏…」如果是「形成之前即已經存在」以及「消亡之後仍然存在」而且永生不滅,那這種「不說是靈魂」的「靈魂觀」,或「說不是靈魂」的「靈魂觀」,其自我矛盾,就比任何宗教都還要嚴重。

龍樹菩薩《中論》的「性空」是一種「論」,這個「論」是完全根據佛教的「經」,而闡明的,並不是一種純神學,更不是一種純哲學式的理論,所以龍樹才會以負面表列的方式,而不是以正面表列的方式,來證明「性空」才是佛法。

龍樹菩薩《中論》所論述出來的「性空」之「空」,也是以佛教不承認「有、無」的前題下去定義的,這種定義方式,並不符合一般「哲學概念」必須精確明晰的要求,因此佛學如果自以為是哲學,而去攻擊哲學,就非常容易被哲所破。

所以佛教僧尼搬出「性空」思想,來批判外道的「靈魂存在」,是對「性空」是為破除佛教內部「因果輪迴」而設的本旨,欠缺了解所致。這也導致佛教僧尼往往攻擊外道不成,反陷於「一百步笑五十步」,形成更嚴重者笑不嚴重者的泥淖。

就像一貫道也是講「因果輪迴」的,一貫道的「因果輪迴」就是從佛教那裡學來的,一貫道既學佛教講「因果輪迴」,為了滿足「因果輪迴」的條件,所以一貫道乾脆立「九六億原靈」這個「事物於形成之前即已經存在,事物於消亡之後仍然存在的永生不滅的本質或靈魂。」來讓「因果輪迴」順利進行,而不是像佛教那樣全都矇上眼晴,假裝沒有問題,或用方便法一語帶過。

由此可以看出,佛教因為滲入了婆羅門教的「因果輪迴」,才造成一貫道也有「因果輪迴」,佛教無論如何批評一貫道,也阻擋不了一貫道的發展,因為世人都先相信了佛教的「因果輪迴」,以為「因果輪迴」是佛教的正信,所以當一貫道講「因果輪迴」時,世人也會以為是正信。

有些相信「因果輪迴」的佛教徒,拿龍樹菩薩的《中論》的「性空」思想,想要來破除一貫道的「老母分靈」,其實這是沒有用的,除非佛教自己先放棄「因果輪迴」,否則先支持「靈魂常住」的「因果輪迴」,而被樹菩薩的《中論》的「性空」所批判的,就是佛教自己,並不是一貫道。

所以說佛教如要講「性空」,就必須徹底拋棄「因果輪迴」,如果佛教要講「因果輪迴」,就必須底拋棄「性空」,因為「性空」和「因果輪迴」是徹底矛盾不能兩立的。

當然或許佛教也可以將「因果輪迴」和「性空」一起拋棄,甚至將其他說「有」的「唯識學」和「如來藏學」也一起拋棄,而在「緣起」法中另立一個新而合理的法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