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我們說佛教《華嚴經》是「泛神論(Theism)」,甚至是「一神泛神論(Pan-monotheism)」,很多大乘佛教徒可能會既驚怖又生氣。

2.我們說佛教《華嚴經》的「佛」,就是「本體、唯一神」,連那些在天上的大乘菩薩都要驚怖生氣到從天上掉下來。

但是《華嚴經》佛教是「泛神論」,「法身佛」就是「泛神之神、本體」,並不是只有我們這麼說,法鼓山的聖嚴法師,也是親口這麼說的。

1-1. 嚴法師在《印度佛教史》說:「《華嚴經》認為全法界(宇宙),皆是法身佛毘盧遮那(Vairocana 大日)的顯現,清淨法身充遍全法界,這就是妙有的淨心緣起觀。這從哲學觀點說,便是泛神論的華嚴世界觀。」

2-1. 聖嚴法師在《印度佛教史》說:「佛教的泛神之「神」的本體是法身佛。」

聖嚴法師說《華嚴經》:「是泛神論的華嚴世界觀。」如此,基於全法界(宇宙),全都是法身佛毘盧遮那(大日如來)的顯現,加上法身佛毘盧遮那的清淨法身充遍全法界,我們不但可以說《華嚴經》是「泛神論」,還明顯可以說是「一神泛神論」。

照這個理論看來「毘盧遮那」,就等於是《老子道德經》的「道、泛生神」,因為《老子道德經》同樣講「全法界(宇宙),」都是「道、泛生神」所泛生而顯現的。

所以,我們可以說「毘盧遮那」就是「有名、有名字」的「始基、本體」,因為「毘盧遮那」是「有名、有名字」,所以是對「無名、沒有名字」的「泛生神」的錯誤認識,但即使是錯誤的認識,「毘盧遮那」確實就是神哲學裡面所講的「本體」,只是這個「本體」被附與了錯誤的「名」。

因為聖嚴法師說:「佛教的泛神之『神』的本體是法身佛。」看到了「泛神之神」四個字嗎?從聖嚴法師的話中,我們可以證明,佛教《華嚴經》根本不是「無神論」,所有信《華嚴經》的佛教也全都不是「無神論」,而是百分之百的「有神論」。

因為「佛教的泛神之神」的「泛神之神」一語,講出二個事實,一是說佛教是「泛神論」,二是說佛教確實有「神」。這和我們講《老子道德經》的「道」是「泛神之神」一模一樣,所以我們的《老子道德經》是「泛神論」,佛教當然也是「泛神論」。

聖嚴法師說:「泛神之『神』的本體是法身佛。」這句話裡面提到了和現象世界一體兩面的「本體」兩個字,「本體」這兩個字,就是「泛神論」的常用術語。

「本體」是拿來和「現象世界、天地萬物」來作對照的,在「泛神論」的學說裡「本體」流出(顯現)了「現象世界、天地萬物」,但「本體」是永恆不變,獨自存立的,「現象世界、天地萬物」則是有生有滅的。

「泛神之『神』的本體是法身佛。」這句話,清楚地說明,所謂的「法身佛」就是「泛神論」的「本體」,那就明顯可以知道「毘盧遮那」這個「法身佛」,就可以對照《老子道德經》的「道、泛生神」,因為「道、泛生神」也是「本體」。

聖嚴法師在《印度佛教史.頁199-201》還說:「唯佛教的泛神思想,又與一般的泛神論不同;一般的泛神哲學,只能要求人順乎『神』(本體),卻不能要求神來愛人;佛教的泛神之『神』的本體是法身佛,佛卻另有報身及化身,法身是諸佛的本體,報身是諸佛的個體,化身則為適應眾生的要求而做的廣大救濟。」

聖嚴的意思是,佛教是「泛神論」,但是卻是與眾不同的「泛神論」。理由是:

1.一般的泛神哲學,只能要求人順乎「神」(本體),卻不能要求神來愛人。

2.佛教的泛神之『神』的本體是法身佛,佛卻另有報身及化身,法身是諸佛的本體,報身是諸佛的個體,化身則為適應眾生的要求而做的廣大救濟。

聖嚴法師在這兩點所講的,其實並不正確,因為:

1-1.「一神泛神論」的「泛生神」就是生養之神,生養之神當然就是慈愛如父母的神,你甚至不必去要求「泛生神」去愛你,「泛生神」就自然而然像父母一般愛所有的人。

1-2.其實佛教的「泛神之神」和「一神泛神論」的「泛生神」完全沒有差別,只是說法不同而已,以下我們拿「佛教」和「老子道家」來作比較:

 

a.本體:佛教稱為「法身佛(中道之理体)」,老子道家稱為「道」。

b.本體的靈:佛教稱為「報身佛(行六度万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)」,老子道家稱為「德」。

c.成道而出現變化的人:佛教稱為「化身佛(度脱世间众生而现的佛身)」,老子道家稱為「聖人」。

 

雖然「法身佛、道」和「報身佛、德」以及「化身佛、聖人」在世人的認知上有所不同,也的確是各自不同系統的專有名詞,其細節也確有不同;但是透過比較,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,這兩種「泛神論」系統,其實是極為近似的。

話又說回來,即使佛教的「泛神之神」,和其他宗教神學的「泛神之神」不一樣,但聖嚴法師並不否定,彼此都是同屬於「泛神論」。

聖嚴法師在《印度佛教史》還說:「正由於全法界皆是法身的顯現,故在每一法之中,即反映了全法界的共通性。所以,華嚴經即以為一即是一切,一切即是一。」

這種「全法界皆是法身的顯現」以及「一即是一切,一切即是一」,這一看就知道是「泛神論」的主張。

不過「一即是一切,一切即是一」比接近「自然泛神論 (Pandeism)」而不接近《華嚴經》的「一神泛神論(Pan-monotheism) 」,這是聖嚴法師和其他佛教的法師,完全沒有搞懂的地方。

「自然泛神論 (Pandeism)」推演到最後,泛生神會變成大自然而消失;「一神泛神論(Pan-monotheism) 」推演到最後,泛生神永遠如如不動,不會消失。所以佛教當然是「一神泛神論(Pan-monotheism) 」而不會是「自然泛神論 (Pandeism)」。

如果佛教是「自然泛神論 (Pandeism)」那麼「毘盧遮那」這個「法身佛」,在顯現成為「法界」之後,就會變成「法界」而消失不見。

但佛教從來沒有「毘盧遮那」這個「法身佛」會消失的主張,而且《華嚴經》講:「清淨法身,住於究竟無變易處。」所以佛教「毘盧遮那」這個「法身佛」當然是如如不動,也不會改變的永生「泛生神」,也是「泛神論」中的「宇宙第一因」。

聖嚴法師在晚年的很多講話中,都說佛教是「無神論」,聖嚴法師的所有弟子,也都不敢引用聖嚴法師有關「泛神論、本體論」的「有神論」講話,更不再對外提起嚴法師的「泛神論」說法。

但聖嚴法師確實是主張佛教是「有神論」的「泛神論」的,聖嚴法師在《印度佛教史》說:「《般若經》一面主張空,另一面又帶有泛神論的色彩。」很明顯看出聖嚴法師不但認為《華嚴經》是「泛神論」,連《般若經》也是「泛神論」。

至於聖嚴法師晚年為什麼會從「泛神論」轉變到「無神論」,他自己並沒有清楚說明。

我們認為聖嚴法師,原本極可能是以「自然泛神論 (Pandeism)」為他的信仰底線。

但是當聖嚴法師最後觸及「毘盧遮那」這個「法身佛」是否永存不滅時,卻發現自己完全守不住「自然泛神論 (Pandeism)」的信仰底線。

因為《華嚴經》說「毘盧遮那」是:「住於究竟無變易處。」所以「毘盧遮那」一定是永恆不變的本體。

聖嚴法師在「毘盧遮那」成為永恆不變的本體狀態下,就必須承認《華嚴經》是「一神泛神論(Pan-monotheism) 」的經典,也必須承認佛教是「一神泛神論(Pan-monotheism) 」的佛教。

這樣聖嚴法師自己的「自然泛神論 (Pandeism)」的信仰底線就會被攻破。所以聖嚴法師最後才會乾脆放棄《華嚴經》的「泛神論、本體論」觀點,不再講《華嚴經》的「泛神論」,而改講佛教是「無神論」。

所以說,大乘佛教如果接受《華嚴經》是「泛神論」,大乘佛教除非拋棄《華嚴經》,否則就必須承認自己信仰《華嚴經》的「一神泛神論(Pan-monotheism) 」。

其實不只是聖嚴法師,學術界也有很多人都主張《華嚴經》是「泛神論」。大乘佛教有一天終究要面對《華嚴經》是否確是「泛神論」的爭議,如果《華嚴經》確定是「泛神論」,那麼大乘佛教現有主張佛教是「無神論」的僧人,就全都是錯的,而佛教思想也會出現極大的轉變,甚至會更接近《老子道德經》的老子神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