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的「知識」都是透過「名」來得播!所以不管什麼偉大的知識,其實都只是「名」,不是事實的本身,這叫「名不符實」!

所以你看到一個「名」,你不能盲目相信它,你要順著這個「名」,去看事實是不是真的像這個「名」所說的那樣,這叫「循名責實」

「名」從嘴裡說出來,就叫「言」,所以「名」和「言」經常合起來稱為「名言」。

像老子這種對「名言」具有深度懷疑的思想,稱為「名言懷疑論」。

西方哲學則稱「名言懷疑論」是「名言論」,「名言論」表示主張「名言懷疑論」的人,會認為你所說所寫的真理,根本就不是真理,而只是一堆「名言」。

由此可見,老子對於知識的態度,是完全佔在懷疑論的立場。

所以老子《道德經》一開始就要「破名」,就告訴你,你所用的「名言」,根本就不是純粹的「名言」。

因為「名言」不但不是「事實」本身,「名言」還會夾雜一些潛在的對立訊息,引此造成傷害。

譬如你說你才是「美」,那別人就會變成不美的醜了,這是「美」夾雜著「形象色彩」的對立。

譬如你說你才是「高」,那很多人不是變成矮就是變成太高,這是「高」夾雜著「位階」的對立。

《道德經》說「名」有「局限閉鎖性(訾)」,當一個「名」被造出來,立刻就順著這個「名」劃出了勢力範圍,在勢力範圍之外的就全都被排斥了而成為敵對的東西,所以以「名」的「局限閉鎖性」,還會產生「矛盾對立性」。

「矛盾對立性」的「名」,一用在這個世界,就會產生紛爭,這些紛爭才是世界上紛紛擾擾的主因。

所以你要消除世界的紛爭,是要去「破名」,不是像外道那樣,去作法會祈禱世界和平。

如果一個人堅持自己的「名」是對的,就會堅持自己的「顏色、形相」是不容別人否認的,就會堅持自己的「階級、地位」是不容別人否認的;所以這個人就會打著專屬於他「顏色、形相」的旗號,並且佔據著他專屬的「階級地位」。

所以說,「名」其實是敵對和獨裁的同義詞。

「名」對老子道家而言,不是什麼吉祥的東西,而只是不用又不行,用了又一定要防範的東西。

老子說:「你開始建制,就會用到『名』,如果『名』也已經使用了,你就要知道在適當時就必須滿足。」

所以「名言」不是全都不能用,是你不要濫用。

「名言懷疑論」認為一切「知識」其實只不過是一堆「名言」的集合體,如果你完全相信「知識」,而不去循名責實,那麼你事實上是被一大堆「名言」欺騙。

所以「知識」其實全都是「名言」冒充的假東西。

也就是說,「事實、真像」只存在於你感官親見的當下,不存在於「知識」裡。

因此用「知識」來代表「事實」是假造的、偽造的,因此「知識」的本質就是「假、偽」,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所謂「真知識」的存在。

所以老子說:「無知、無智。」「無知、無智」是指「沒有真知識、沒有真智慧」。

連「知識」都是假的,那你擁有滿腦子「知識」而形成的「智慧」當然也全是假的。

所以老子根本不相信什麼「有智慧」的「智者」,他說:「當智者來了,就表示有大騙子來了!(智慧出有大偽)」

所以「智慧、智者」在老子道家是負面名詞,你不能稱讚老子道家的人「有智慧」,你更不能稱讚老子道家的人是「智者」,因為他們會覺得你在罵他。

我們看很多外道講《道德經》談老子,標題就是:「道德經的智慧!老子的智慧!」卻不知道自己根本就是在罵《道德經》,在罵老子。

外道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拍馬屁,卻拍到馬腿上的事?就是因為他們對老子道家的「知識論、名言論」一無所知,卻以為自己「有知識、有智慧」,才會連老子道家神哲學的最基本概念都沒有。

老子說:「當智者來了,就表示有大騙子來了!」早就提醒我們,吹捧「智慧、智者」的外道一來,就是大騙子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