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詳細內容
- 分類: //佛教//
- 點擊數: 13006
「大乘佛教如脫韁野馬,外道個個爭相騎乘」,所以不是騎在「大乘之馬」的就是「佛教正信」,騎在「大乘之馬」的「附佛外道」,可是一大堆。
由於大乘佛教有「附佛外道」,放出了「外道第一因邪見」的歪曲理論,而我們老子講堂正是弘揚「第一因」的道門;為了讓人知道我們確實是佛教的「第一因外道」,但卻絕不是「邪見」;所以我們也不得不從「佛法」的立場,來替佛教清出一些「附佛外道」,讓世人看清楚他們的真面目。
- 詳細內容
- 分類: //佛教//
- 點擊數: 10344
佛教「上座部佛教」(南傳佛教、小乘佛教),所遇到最頭痛問題就是「大乘佛教」。老子思想,所遇到的最頭痛問題,就是名為《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》的《清靜經》,因為這部《清靜經》代表著道門《道德經》之外,所有的「偽經」。
很多自認是「大乘佛教」的人,看到其他講佛法的人,覺得他們的理論講得不像自己,或衣著髮型不像自己,就說那是「附佛外道」。
- 詳細內容
- 分類: //佛教//
- 點擊數: 294
「大乘非佛說」與「清淨經非老說」
佛教「上座部佛教」(南傳佛教、小乘佛教),所遇到最頭痛問題就是「大乘佛教」。老子思想,所遇到的最頭痛問題,就是名為《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》的《清淨經》,因為這部《清淨經》代表著道門《道德經》之外,所有的「偽經」。
很多自認是「大乘佛教」的人,看到其他講佛法的人,覺得他們的理論講得不像自己,或衣著髮型不像自己,就說那是「附佛外道」。
- 詳細內容
- 分類: //佛教//
- 點擊數: 7450
據說佛教慈濟功德會的人,很多都希望他們的領導人證嚴法師,能夠靠著作慈善事業而像德蕾莎修女(Teresa of Calcutta)一樣,因為作慈善事業,而獲得諾貝爾獎。
慈濟功德會的人,可能不知道,德蕾莎修女其實是極具爭議的慈善人物,甚至也有對她非常負面的評價。
一位叫克里斯多福·希欽斯 (Christopher Eric Hitchens)的記者,甚至寫書宣稱:「你所知道的德蕾莎修女,不只部份是假的,而全部都是假的。」
- 詳細內容
- 分類: //佛教//
- 點擊數: 4005
我們在《大乘佛教反對第一因的外道》一文中,舉了幾個例子,說明「邪信外道、常我論外道、從緣顯了論外道、空見論外道、無因外道、因中有果論外道、多因論外道」等各種「附佛外道」,是如何冒充「正信佛法」來「反對第一因」。
在這些「附佛外道」之外,有一種很特別的「附佛外道」,釋迦牟尼稱之為「時外道」也稱為「時散外道」。
- 詳細內容
- 分類: //佛教//
- 點擊數: 4343
很多佛教徒說「第一因」是「外道」,但事實上「反對第一因」的人士,其實很多本身根本就是「附佛外道」,而不是真的「佛教正信」。
因此,不是只要打著佛教旗號去「反對第一因」的,就是真的「佛教正信」。所以說,真正的「佛教正信」,在努力「反對第一因」之餘,也不要忘了防備「附佛外道」趁機入侵。
以佛教之名「反對第一因」,但本身是「附佛外道」者,暫舉幾個代表性的例子,如下:
- 詳細內容
- 分類: //佛教//
- 點擊數: 3533
如果說我們老子的「泛生神、道」是唯一正確的「第一因」,絕對是「有爭議的」。
如果說某某神學、哲學的「本體」是唯一正確的「第一因」,絕對是「有爭議的」。
- 詳細內容
- 分類: //佛教//
- 點擊數: 11037
佛教《大悲經》中,佛教的佛經集結者,可能以極為輕忽的態度,拿平日和「梵天」信徒,隨意談話的經驗,編造了一個假勝利的故事,最後這個故事,害得佛教因辯論失敗,而被逐出印度。
這個故事描寫釋迦牟尼以23個問題,來質問「梵天」:「是汝所化是汝所加耶?」結果「梵天」全都只能答:「不是。」而證明「梵天」根本不具「造化、加諸」萬物的「第一因」條件,「第一因」也因此當然不存在。
- 詳細內容
- 分類: //佛教//
- 點擊數: 4360
春秋時代,魯國有一個人名叫微生高,他和一個女子約會在橋下,女子失約未到,此時不幸下大雨河水暴漲,微生高為了守信用,抱著柱子沒有離開,因而溺死,所以當時人都說他「耿直」。
孔子說:「誰說微生高耿直,有人向他要醋,他沒有醋,卻不直說,反而向鄰人要些醋來給那個人。」
這就是《論語.公冶長.二十四》子曰:「孰謂微生高直?或乞醯(醋)焉,乞諸其鄰而與之。」的故事。
- 詳細內容
- 分類: //佛教//
- 點擊數: 7309
佛教最重要的中觀學派,是以龍樹菩薩《中論》的「性空」為依據。龍樹在《中論》並沒有非常清楚定義「自性」是什麼。
但我們從《中論》的諸多論述中,可以更精確地把龍樹講的「常住不變」的「自性」,定義為:「事物於形成之前即已經存在,事物於消亡之後仍然存在的永生不滅的本質或靈魂。」
- 詳細內容
- 分類: //佛教//
- 點擊數: 6187
佛教修行的最高覺悟,就是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,「阿:無量。耨多羅:至上。三:正確。藐:平等。菩提:覺悟。」也就是「無量至上真正平等的真正覺悟」,也稱為「無上正等正覺」。
《華嚴經.夜摩天宮菩薩說偈品第十六》:「心佛及眾生,是三無差別。」其中「無差別」就是「平等」。
- 詳細內容
- 分類: //佛教//
- 點擊數: 4670
凡是可以作為基本概念的字,一定是要清晰而明確,並且不能自相矛盾的。如「有」代表存在,或「無」代表不存在,便是很清晰的概念。
我們平常講的「空」,就是具備一種主體存在,而能容納客體的概念,這個概念是非常清晰而明確的。
譬如我們講杯子是「空」,這個杯子的主體一定是存在的,並且具備有容納茶水或其他物體的能力。我們講池塘是「空」的,這個池塘主體一定是存在的,並且也具備有容納水或其他物體的能力。即使杯子和池塘的主體定義,無法作到百分之百或人人滿意,但也有普遍認同的定義,來說明其存在。
- 詳細內容
- 分類: //佛教//
- 點擊數: 6193
佛教有兩種「自性」的觀念,1.「主觀唯物論佛教」認為「物先於 性」;2.「主觀泛神論佛教」認為「性先於物」。
我們曾以「萬法唯心」的角度,論說在「性先於物」的「主觀泛神論 」模式下,由於「心」既不能呈現「性」,也不能觀測「性」,所以不能講「性空」,以此證明「性空不是佛法」。
- 詳細內容
- 分類: //佛教//
- 點擊數: 4646
當前佛教的矛盾很多,譬如講「緣起」,就不應建立「性空」的理論。佛教是主張宇宙間的一切事物,全都是以人的「心」的模式,來呈現的「主觀論」宗教。
所以「心」是王,但「心」根本不能呈現自己的「性」,「心」也根本不能呈現別人的「性」,「心」更不能呈現萬物的「性」,對「心」而言,「性」是不可得的。所以佛教根本不能講完全不曾在「心」中呈現的「性」。
- 詳細內容
- 分類: //佛教//
- 點擊數: 14363
佛教經常對外強調:「佛教的因果律,不是像一般人所誤解的宿命論或定命論。」因為他們非常害怕別人認為他們是「宿命論」或「定命論」。
如果佛教的因果律是釋迦牟尼的「緣起論」,而不是婆羅門教的「因果輪迴」,佛教說自己不是宿命論,當然沒錯。
但是現在佛教傳授的,全是婆羅門教的「因果輪迴」,當然就是百分之百的宿命論或定命論。
- 詳細內容
- 分類: //佛教//
- 點擊數: 10625
要講「因緣」或「因果」就要先明白幾種「因」不會生出「果」的情形,以下是借龍樹的《中論》,以「因」的角度來看「果」的「生成」情形。
1.不自生:自因加自因(A+A )=2自因(2A) =因(自己還是自己,所以沒有果。)
2.不他生:他因加他因(A+A )=2他因(2A) =因(他還是他,所以沒有果。)
3.不自他共生:自因加他因=因加因(A+A )=2因(2A) =因 (一樣的東西兩個加起來還是一樣那種東西,所以沒有果。)
4.不無因生:不會無緣無故,沒有因就生出果來。
- 詳細內容
- 分類: //佛教//
- 點擊數: 3525
釋迦牟尼的「主觀唯物論」和創建「主觀唯物宗」的可能性
如果仔細去思考,如果一個人像釋迦牟尼那樣,反對婆羅門的因果輪迴,也反對靈魂的永存性,這個人必定會反對「第一因」的創造論和汎生論以及靈魂學,如此他確實可能是無神論者。如果一個人像釋迦牟尼那樣,又主張下列宇宙運作的模式,那他是無神論者以及唯物論者的可能性,便幾乎難以排除。
- 詳細內容
- 作者 老子講堂
- 分類: //佛教//
- 點擊數: 251
佛教法師常對外界開玩笑說:「佛教最不重視神通!」如果佛教真不重視「神通」,那這「神通」兩字從何而來?「神通」兩字豈不是從佛教而來,佛教那個法師不開口就講:「五神通、六神通、十神通」?我們經常聽到的「五神通、六神通、十神通」豈不全都是佛教講出來的?
- 詳細內容
- 作者 老子講堂
- 分類: //佛教//
- 點擊數: 34765
佛教法師常對外界開玩笑說:「佛教最不重視神通!」如果佛教真不重視「神通」,那這「神通」兩字從何而來?「神通」兩字豈不是從佛教而來,佛教那個法師不開口就講:「五神通、六神通、十神通」?我們經常聽到的「五神通、六神通、十神通」豈不全都是佛教講出來的?
- 詳細內容
- 作者 老子講堂
- 分類: //佛教//
- 點擊數: 33184
佛教常說「一法即一切法,一切法即一法」或「一法即萬法,萬法即一法」的悖論,而新儒家受佛教「一法即一切法,一切法即一法」影響, 也因此發展出「性即是理,理即是一」悖論。他們經常把「法、理、心、一」混為一談,以政教力量對大眾洗腦,世人因受習染無法看出其悖謬之處,因此就更增加了他們言論的猖狂,我們 如果不從其理論根本處加以戮破,世人將永遠受其邪說所害。
- 詳細內容
- 作者 老子講堂
- 分類: //佛教//
- 點擊數: 57606
近來佛教界公開發出幾段影音訊息,以極嚴厲諷刺的口吻,批判淨空法師這位老比丘:「墮落、叛教、破戒、摸錯門了、別坐在台上胡說八道、應該去還俗、老傢伙還俗去吧,別在佛門鬼混了!他是獅子身上蟲!老胡塗,整天吃飽飯沒事作!」。
- 詳細內容
- 作者 老子講堂
- 分類: //佛教//
- 點擊數: 33235
新儒家本是佛教口中的外道,新儒家作為佛家外道的本質,和道教、耶教、回教完全沒有任何差別,儒、道、耶、回都應該是佛教的外道。
- 詳細內容
- 作者 老子講堂
- 分類: //佛教//
- 點擊數: 32609
佛教徒不相信有「天道」,更不相信天道是真神真主,因為在釋迦牟尼那時候的佛教徒沒有讀過《老子》,沒有無名天道的觀念,他們以為神都是有形有象的, 都要吃要喝,都跟信徒要這個要那個的。所以他們到現在,還有些佛教法師,以為唯一的真主真神,是某個世界中,長得像人一樣的神,所以佛教的導師印順就跟信徒講:「神教所想像的神,還有要求,不能心安,便是要墮落的主要理由,所以我們不能以此為正確的路子。」
- 詳細內容
- 作者 老子講堂
- 分類: //佛教//
- 點擊數: 32785
佛教的根本教義是什麼?很多人可能會提出「圓覺、成佛、人間淨土、關懷」等種種主張,甚至佛教徒也會有自己更崇高的說法。但這些都不對,即使全部學佛的人都沒有圓覺,沒有成佛,也沒有建立人間淨土,也絲毫不關懷社會,佛教必然依舊存在, 它的根基也不會毀滅,所以說佛教的根本教義不是「圓覺、成佛、人間淨土、關懷」這些主張。
- 詳細內容
- 作者 老子講堂
- 分類: //佛教//
- 點擊數: 32497
哲學上說,我們對外界的認識,也就是對外界的認知,藉著「感官的感性」和「心識的理性」兩種工具。「感官的感性」一般又稱為「知」的作用,「心識的理性」又稱為「覺」的作用,有感官感性的知的經驗,才能有心識的理性的覺的作用,這知覺的作用就是一切的認知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