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易經.金山文史版.第十一章.(泰卦).援糧章】

 

 *拔茅茹,以其彙,征吉。

(拔茅草裹腹,連絨毛都吃下去,這樣打戰還算幸運的了!)

*包荒,用馮河。

(最後茅草也吃光了,軍隊只能靠緊河邊喝水苦撐。)

*不遐遺,朋亡,得尚于中行。

(如果再不快點運送補給來,弟兄們就會全都餓死,但那些補給卻全耽擱在半路上。)

*無平不陂,無往不復,艱貞,無咎。

(世間沒有坦途是不存在斜坡的,世間也沒有不付出就會有回收的事,所以人一定要在艱困中守正不退縮,才不會有災難。)

*勿恤其孚,于食有福。

(你不應當顧慮盤算,援助糧食對你的好處和壞處,這樣你將來在俸祿上才會有福氣。)

*翩翩不富以其鄰,不戒以孚。

(但你偏偏不肯把財富和鄰人分享,也不肯信守扶助鄰人的承諾。)

*帝乙歸妹,以祉元吉。

我們商國的帝王帝乙,打了大敗仗,只好將女兒嫁到敵國去和親,以求最基本的吉祥。)

*城復于隍,勿用師,自邑告命,貞吝。

(現在那些淪陷的城池,也已經回歸到帝乙的管轄,目前已經不用打仗了,你卻慢吞吞從家鄉前來請命,說要送補給的糧食到前方戰場,我看你只能空留遺恨罷了!)

 

 

【易經.金山文史版.第十一章.(泰卦).援糧章】

 

這篇文章證明《易經》不是文王寫的,也不是周朝人寫的,而是商末的商朝人寫的,因為其中講帝乙歸妹的事,是講自己的帝王嫁女兒和親以求和平,這表示《易經》的作者就是商朝人,所以《易經》是《商易》不是《周易》。

第十一章

第一句

拔茅茹[1]

我們的軍隊缺食糧,士兵們搶著在野外拔包茅裹腹,

第十一章

第二句

以其彙[2]

然而這包茅的葉片上,全都是難以下嚥的絨絨毛刺,

第十一章

第三句

征吉[3]

但在這樣艱困的狀況下打仗,其實還算是好的。

第十一章

第四句

包荒[4]

現在情況更糟,野外連包茅也全都荒蕪枯萎,而完全採集不到了,

第十一章

第五句

用馮河[5]

我們的軍隊只能依據在河岸邊行動,才能免強靠喝河水度日子。

第十一章

第六句

不遐遺[6]

如果不趕緊進行遠程補給,運送糧食去援助,

第十一章

第七句

朋亡[7]

我們那些參戰的親人和鄰人們,就全都會餓死,

第十一章

第八句

得尚于中行[8]

他們應該要獲得的補給糧食,最好已經是送到半路上了。

第十一章

第九句

無平不陂[9]

世間沒有真正容易的事,沒有坦途是不存在斜坡的。

第十一章

第十句

無往不復[10]

世間沒有不勞而獲的事,不付出就不會有回收。

第十一章

第十一句

艱貞[11],無咎[12]

只要能夠在艱難中,做出正確的事,儘速捐助糧食,並且把補給的糧食運出去援助,就不會有問題。

第十一章

第十二句

勿恤其孚[13]

你應當即刻付諸行動,不應當顧慮盤算,援助糧食對你的好處和壞處,

第十一章

第十三句

于食有福[14]

在立了戰功之後,你在吃喝上,自然會有更多福澤可以享用。

第十一章

第十四句

翩翩[15]不富以其鄰[16]

但你卻搖擺不定,不但不能夠因為睦鄰而得利得福,

第十一章

第十五句

不戒以孚[17]

也不肯告誡自己,要作一個隨時扶助鄰人的人。

第十一章

第十六句

帝乙歸妹[18]

現在我們商國的帝王帝乙,因為打了大敗仗,只好將女兒嫁到敵國去和親,

第十一章

第十七句

以祉元吉[19].

以福祐能有最基本的吉祥。

第十一章

第十八句

城復于隍[20]

戰爭終於結束了,那些淪陷城池,也再次回歸到我國帝王的管轄,

第十一章

第十九句

勿用師[21]

不必再出兵打仗了。

第十一章

第二十句

自邑告命[22],貞吝[23]

你現在才慢吞吞地從家鄉前來請命,說要送補給糧食到前方的戰場,好為自己建功,我確定你已經是徒勞無功,空留遺憾的。

       

 

 

 

[1]拔茅茹:搶著拔包茅裹腹也,這裡是指在戰場上被圍困,沒有糧食可吃,可見是打了敗仗。拔:擢也,出也,引也。《方言.三》:「擢,拔也,自關而西,或曰拔,或曰擢。」《廣雅.釋詁一》:「拔,出也。」《一切經音義.三》:「拔,引也。」茅,包茅也,這裡泛指於野外的各種有絨刺的茅草,不一定非是包茅。茹:吃也,貪吃也。《方言.七》:「茹,食也。吳越之間,凡貪飲食者,謂之茹。」

[2]以其彙:然而它們卻長滿絨絨毛刺。以:而也。《經傳釋詞.一》:「以,猶而也。」其:彼也,指苞茅也。彙:毛刺也,絨絨的毛刺也。《爾雅.釋詁》:「彙,毛刺。」注:「彙,與蝟同。」疏:「彙,即蝟也,其毛如針。」

[3]征吉:作戰是吉祥的。這裡是說,就算人和馬只能只長滿毛刺的包茅,但這還算是好的。征:伐也,征討也。《禮記.月令》:「以征不義。」注:「征之言正也,伐也。」《國語.周語上》:「穆王將征犬戎。」注:「征,正也,上討下之稱。」吉:吉祥也,好的也。

[4]包荒:包茅荒蕪枯萎了也。這裡的「包荒」的「包」字,和前面「拔茅茹」的「茅」字,都是指「包茅」,包茅是一種有絨刺的茅草,生命力強靭,常常用於祭祀,包茅都荒蕪了,表示軍隊是在嚴酷的地方和季節作戰。荒:蕪也,穢也,草枯了遮掩了地面也。《說文》:「荒,蕪也。」《廣雅.釋詁》:「荒,穢也。」《說文》:「荒,一曰草掩地也。」

[5]用馮河:以憑河為用也,藉著靠近河流喝水過活也。用:使也,利用也。《廣韻》:「用,使也。」馮河:依據在河流旁邊也。馮:依也,據也,恃也,讀作憑,與憑通。《小爾雅.廣言》:「馮,依也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馮,據也,恃也,亦作憑。」

[6]不遐遺:不儘快遠程送糧草去給軍隊吃也,表示軍隊作戰的地方很遠。遐:遠也。《說文新附》:「遐,遠也。」遺:讀音謂,予也,贈也,送也,給予也,這裡是指運送軍隊的「糧食補給」。《廣雅.釋詁三》:「遺,予也。」《廣雅.釋詁四》:「遺,送也。」《集韻》:「遺,贈也。」

[7]朋亡:朋友死了,這裡是指出去打仗的伙伴,也就是指出去打仗的士兵也。朋:古代八家為鄰,三鄰為朋,「朋」裡面住的多是親人和鄰人,所以這裡「朋」所講的就是指所有的「鄰朋」,也就是所有的親人和鄰人。因此禝面才會罵那延遲運糧的人是「不富以其鄰」。

[8]得尚于中行:指軍隊獲得的補給糧食,最好是已經是送到半路上了。得:獲也。這裡是指獲得糧食補給。《玉篇》:「得,獲也。」尚:上也,高也,貴也,最好也。《說文通訓定聲》:「尚,叚借為上。」《集韻》:「上,高也。」《孟子.盡心上》:「士尚志。」注:「尚,貴也。」《字彙》:「尚,尊也。」于:於也,在也。《說文》:「于,於也。」於,在也。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於,猶在也。」中行:中途也,半路也。這裡指補給的糧食最好送到半路了。中:均也,平均也,這裡指路途的一半也。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中,平也,均也。」行:道路也。《爾雅.釋宮》:「行,道也。」《詩.小雅.小弁》:「行有死人。」箋:「行,道也。」

[9]無平不陂:沒有坦途是不存在斜坡的也。這是講世間沒有真正容易的事,再容易的事情中都有困難在裡面,只要解決了困難,所有的事情都是容易的。這句話是在講那以困難作理由,而不肯在艱難中送糧草去給軍隊的人。無:不也,沒有也。平:平齊也,平坦也。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平,平齊也,平坦也。」不,無也,沒有也。陂:坡也,傾也,不平也。《廣韻》:「陂,傾也。」《爾雅.釋地.釋文》:「陂,本作坡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陂,不平也。」

[10]無往不復:不付出就不會有回收也。這是講世間沒有不勞而獲的事,要有回收,一定要有付出。這句話是在講那不肯送糧草去給軍隊的人,也絕對不會得到任何功勞和福澤。無:不也,沒有也。往,之也,至也,去也,行也,去做也。《說文》:「往,之也。」《廣雅.釋詁一》:「往,至也,去也。」《國語.晉語二》:「吾言既往矣。」注:「往,行也。」不,無也,沒有也。復:返也,還也,報也,補償也,回報也,回收也。《爾雅.釋言》:「復,返也。」《小爾雅.廣言》:「復,還也。」《左氏.定四》:「我必復楚國。」注:「復,報也。」《禮記.曾子問》:「除喪則不復昏禮乎。」注:「復,猶償也。」

[11]艱貞:在艱難中做出正確的事也,這裡是指送糧草去給軍隊的事。貞,正也,正確也,不傾斜也。《廣韻》:「貞,正也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正,不傾斜也。」

[12]無咎:沒有過失也,沒有什麼問題也。沒有過失,沒有問題,所以也不會招來災殃,所以說無咎。無,不也,沒有也。咎,災也,災難也,殃也,災殃也,過也,過失也,惡也,壞事也。《說文》:「咎,災也。」《呂氏春秋.侈樂》:「棄寶者,必離其咎。」注:「咎,殃也。」《廣韻》:「咎,愆也,過也。」《書.西伯戡黎序》:「殷始咎周。」傳:「咎,惡也。」無,不也,沒有也。咎,災也,災難也,殃也,災殃也,過也,過失也,惡也,壞事也。《說文》:「咎,災也。」《呂氏春秋.侈樂》:「棄寶者,必離其咎。」注:「咎,殃也。」《廣韻》:「咎,愆也,過也。」《書.西伯戡黎序》:「殷始咎周。」傳:「咎,惡也。」

[13]勿恤其孚:不應當顧慮盤算援助對你的好處和壞處也。表示援助的事應當即刻付諸行動,不應當有任何盤算。勿:不也。恤:憂也,顧也,表示內心因擔心而不停地顧慮盤算也。《爾雅.釋詁》:「恤,憂也。」《戰國策.秦策》:「不恤楚交。」注:「恤,顧也。」

[14]于食有福:在吃喝上有福氣也。這裡指在立了戰功之後,自然會有很多福澤可以享用也。意思是說,你今天不顧慮盤算援助的損失,而捐助糧食去援助斷糧的軍隊,你將來也會有國家回報給你更多的糧食,所以你在吃喝上會更有福氣。于:於也,在也。《說文》:「于,於也。」於,在也。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於,猶在也。」有:無之反也。福:富也,盈也,祐也,大慶也,全壽富貴也。《釋名.釋言語》:「福,富也。」《廣雅.釋詁一》:「福,盈也。」《集韻》:「福,說文:祐也。」《詩.小雅.瞻彼洛矣》:「福祿如茨。」疏:「福者,大慶之辭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福,謂吉事也,禍之對,凡富貴夀考,皆可曰福。」

[15]翩翩:搖曳飄忽也,引申為搖擺不定也。這裡是講對於援助糧食的事,搖擺不定,所以才會發生後面所說的,戰爭結束後才要援助糧食的事。翩:搖曳飄忽也。《說文》:「翩,急飛也。」徐灝箋:「引申為凡搖曳飄忽之總稱。」

[16]不富以其鄰:不能夠因為睦鄰而共富也,不能夠因為睦鄰而共同得利得福也。「富以其鄰」是指鄰里互相幫助,結果自己得利,鄰人也得利,因為大家都互為鄰人,所以大家都得利也得福。所以「富以其鄰」是好的,「不富以其鄰」則是不好的。富,豐於財也,福也。《書.洪範》:「九五福,一曰夀,二曰富。」疏:「家豐財貨也。」

[17]不戒以孚:不以扶持鄰人作為自己的戒律也;不肯告誡自己,要作一個隨時扶助鄰人的人也。戒:守也,具也,告也,與誡通。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戒,守也。告也,與誡通。」《廣韻》:「戒,具也。」孚:包也,覆也,包庇也,扶也,扶助也,扶持也。孚與附通,附與扶通,所以孚除了是包庇之外,也是扶助。《說文》:「古孚與包通。」《國語.周語下》:「信,文字之孚也。」注:「孚,覆也。」《集韻》:「孚,古作附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扶,附也。」《漢書.天文志》:「晷長為潦,短為旱,奢為扶。」注:「晉灼曰:扶,附也,小臣附近君子之側也。」

[18]帝乙歸妹:商國的帝王帝乙,因為打了大敗仗,只好將女兒嫁到敵國去和親也。這裡說明這場慘烈戰爭的結束原因是「帝乙歸妹」,也就是帝乙嫁女兒和親之後,才讓戰爭結束。商朝的戰爭,比較重大的有1.商夷之戰。2.商戎之戰。3.商周之戰。一般認為《詩經.大雅.文王之什.大明》記載:「文王初載,天作之合:在洽之陽,在渭之涘。文王嘉止,大邦有子。大邦有子,伣天之妹。文定厥祥,親迎於渭。」詩中說周文王取了大邦的「妹」,如果這個大邦就是指商朝,那「帝乙歸妹」就是指周文王取了商帝乙的女兒。《古本竹書紀年》記載了這場戰爭的時間:「帝乙處殷。二年,周人伐商。」證明帝乙在位時,周人曾經攻打帝乙,如此這場戰爭就是周文王姬昌攻打商帝乙,帝乙戰敗之後,採取和親政策,把女兒嫁給來攻打他的周文王姬昌。商朝的最後歷史是:文丁(公元前1112年—公元前1102年)傳位於帝乙(公元前1101年-前1076年),帝乙傳位於末代帝王商紂王(帝辛,公元前1075年-前1046年),商紂王最後被周文王姬昌的兒子周武王所滅。「帝乙歸妹」有說是嫁女兒,有說是嫁妹妹,也有說是嫁女子;總之無論出嫁的女子真實身份如何,和親出嫁之前,必然都會和帝乙事先建立某種皇室的親屬關係,因此擁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再出嫁,和親一般以「公主」身份較為常見,所以譯為嫁女兒。歸:女嫁也,女子出嫁也。《說文》:「歸,女嫁也。」從本篇《易經.第十一章》,我們也可以很清楚知道,《易經》是確定成書於商朝帝乙和親之後,並且延續到《易經.第三十六章》,紂王派殺手追殺叔父比干和箕子之後的這段時間。從本章也可以證明,《易經》是商末商朝人的著作,絕不是周代的周文王姬昌所作,因為周文王姬昌是商帝乙和本篇文章作者的敵人。因此《易經》不是《周易》,而是《商易》;《易經》也不能稱為《周易》,而應該稱為《商易》才是正確的。

[19]以祉元吉:以福祐能有最基本的吉祥。這裡是說因為打了敗仗,所以用和親的方法,來求福祐能有最基本的吉祥。以:用也,憑藉也,藉以也。《說文》:「以,用也。」《廣雅.釋詁》:「以,用也。」《文言文虛字大詞典》:「以,憑,憑藉。」祉:福也,祿也。《廣韻》:「祉,福也,祿也。」

元吉:元吉:基本上是吉祥的,本質上是吉祥的,引申為元旦基本上是吉祥的。元,本也。《正字通》:「元,本也。」吉:善也,有善實也,福也,吉祥也。《說文》:「吉,善也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吉,實也,有善實也,福也。」

[20]城復于隍:淪陷城池,也再次回歸到帝王的管轄也。這裡可以看出「帝乙歸妹」和周王朝的和親,換回了不少商王朝淪陷的城池。城:都邑四周的防御高墙也。復:返也,收復也。《爾雅.釋言》:「復,返也。」于:於也,在也,到也。隍:皇也,與皇通,君主也,天子也,帝王也。《中華大字典》:「隍,通皇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皇,君主也,天子也。」《說文》:「始王者,三皇,大君也。」葉按:「皇,即大君也,帝王也。」

[21]勿用師:不用出兵打仗也。勿用:不用也。勿:不也。用師:動用軍隊也。師:軍隊也。師:軍隊也。《左氏.隱.十》:「取三師焉。」注:「師者,軍旅之通名。」

[22]自邑告命:從家鄉前來請命運糧也。自:從也。邑,里也,人所聚居之處也,「邑」是比「國」和「都」小,而比「聚落」大的地方。《史記.五帝紀》:「舜一年而所居成聚,二年成邑,三年成都。」《呂氏春秋.貴因》:「舜一徏成邑,再徏成都,三徏成國。」告命:請命也。回報而告請接受命令也,這裡指作戰時發佈後方補給的命令,他從家鄉趕來回報而告請接受這個命令也。告:白也,請也,告請也。《廣韻》:「告上曰告。」《集韻》:「告,白也。」《爾雅.釋言》:「告,請也。」《國語.魯語》:「卿出告糴。」注:「告,請也。」

[23]貞吝:確定徒勞無功,空留遺憾也。因為戰爭結束了,想運糧支援來建功立業,已經錯失良機了,所以現在請命是確定徒勞無功,空留遺憾。貞:正也,正確也,確定也,不傾斜也,。《廣韻》:「貞,正也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正,不傾斜也。」吝:恨也,恨惜也,遺憾也。徒勞無功,空留遺憾也。表示近日所作所為,都會徒勞無功,空留遺憾。《說文》:「吝,恨惜也。」《廣雅.釋詁四》:「吝,恨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