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馬王堆帛書老子.甲本"簡介
一九七三年十二月,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,出土了大批文物,其中有一千七百多件隨葬品,除了絲織品、漆器和各種兵器之外,最令學術界驚喜的是出土文物中有三十多種帛書和竹木簡,它們的抄寫的年代大約在戰國末期秦朝統一天下,至漢初的二、三十年間。
其中最令人震撼的是,帛書中有"老子"兩本,抄寫都已超過兩千多年,極為珍貴,現在分別稱為甲本、乙本。甲本的文字介於篆隸之間,文字沒有避漢高祖劉邦的" 邦"字諱,其抄寫年代,應當是早於高祖在位時期,因此推斷可能是在秦漢之際;乙本的文字是隸書,避"邦"字諱,但是仍然使用"盈"和"恆"兩字,因此推斷其抄寫年代可能是在文景之前。
帛書"老子"甲、乙本的出土,尤其是甲本的出土,幾乎完全彌補了通行版本的缺失,也澈底顛覆了老子哲學的舊面貌。帛書老子"甲本"是歷史上最好的版本,包括其後一九九三年在湖北荊門市郭店一號楚墓發現的"簡本老子"也無法比擬。帛書老子的發現原本是老子哲學脫離黑暗時代的全新里程碑,也是中國哲學光宗耀祖的大好時機;但是令人意外的是,二十多年來,除了幾位學者草率地出版一些因循舊註的譯本,以及做些不痛不癢的介紹之外,整個學術界竟然沒有人對帛書老子甲、乙本深入研究。甚至還有些學者主張帛書"老子"是"從來最古的版本,但卻不是最好的版子。"而認為王弼本最好。
其實這些主張帛書"老子"不是最好版本的學者,我們看他們以他們所謂最好版本譯註的書籍,可以看出其實他們完全看不懂各版老子的前三個字。以這種低劣的學術水平,相要看懂新出土的帛書老子是根本不可能的,因此帛書老子甲、乙本出土之後又再度被埋葬在這些學者的學術垃圾中,就不會令人感到太意外了。
聖學書房的"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"就是以"帛書老子甲本"為主綱,乙本為經緯,通行版本為參酌,道經移前,德經移後,重校重譯而成。在本書的譯註中,讀者可以很清楚地看到"帛書老子甲本"的優異之處。
譯經十年《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》簡介
十年能做什麼?十年可以為自己賺很多錢,十年可以從大學讀到博士,十年可以從工人成為老闆,十年可以從公務員成為官員。但是聖學書房的十年,斷絕了金錢、放棄了文憑、遠離了名位,只為了譯出一部正確的《老子.道德經》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二十一章】反唯我獨尊論
跂者不立;跨者不行。自視者不明;自現者不彰。自伐者無功;自矜者不長。其在道,曰:「餘食,贅行!」物惑惡之;故,有欲者弗居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二十二章】卑小低少論
曲則全,枉則正;洼則盈,敝則新;少則得,多則惑。是以,聖人執一,以為天下牧。不自視,故明;不自現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弗矜,故能長。夫唯不爭,故,莫能與之爭。古之所謂曲全者,幾語哉!誠全歸之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二十三章】不空論爭訟論
希言!自然。飄風不終朝,暴雨不終日。孰為此?天、地而弗能久有,況於人乎!故從事而道者,同於道;德者,同於德;失者,同於失。同於德者,道亦德之!同於失者,道亦失之!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二十四章】道法自然論
有物,混成;先天地生。潚呵!漻呵!獨立而不改,可以為天地母。吾未知其名,字之曰:「道。」吾強為之名,曰:「大。」大,曰:「逝。」逝,曰:「遠。」遠,曰:「反。」道大,天大,地大,王亦大。國中有四大,而王居一焉!人法地;地法天;天法道;道法自然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二十五章】行動重靜論
重為輕根;靜為趮君。是以,君子終日行,不離其輜重;唯有環官,燕處則昭若;若何萬乘之王,而以身輕於天下?輕則失本;趮則失君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二十六章】訣竅要領論
善行者,無轍跡;善言者,無瑕瓋;善數者,不以籌筴;善閉者,無關鑰,而不可啟也;善結者,無約,而不可解也。是以,聖人,恆善救人,而無棄人;物無棄財。是謂:「襲明。」故,善人,善人之師;不善人,善人之齎也。不貴其師,不愛其齎,雖知乎!大眯!是謂:「眇要。」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二十七章】無劃分偏待論
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溪;為天下溪,恆德不離;恆德不離,復歸嬰兒。知其白,守其辱,為天下谷;為天下谷,恆德乃足;恆德乃足,復歸於樸。知其白,守其黑,為天下式;為天下式,恆德不忒;恆德不忒,復歸於無極。樸散則為器,聖人用,則為官長;夫大制無割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二十八章】無為無執論
將欲聚天下,而為之;吾見其弗得已!天下,神器也,非可為者也!為者,敗之;執者,失之。是以,聖人無為也,故,無敗也;無執也,故,無失也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二十九章】不崇拜名物論
物;或行,或墮;或炅,或吹;或強,或挫;或培,或隳。物壯即老,謂之不道;不道早已。是以,聖人去甚,去大,去奢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三十章】捍衛論
以道佐人主,不以兵強於天下;其事好還。師之所居,楚朸生之;善者,干而已矣!毋以取強焉!干而毋驕;干而勿矜;干而勿伐;干而毋得已居。是謂:「干而不強。」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六十一章】生產積蓄論
治人事天,莫若嗇。夫唯嗇,是以早服;早服,是謂:「重積德。」重積德,則無不克!無不克,則莫知其極;莫知其極,可以有國。有國之母,可以長久。是謂:「深根固柢,長生久視之道也。」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六十二章】不祭獻鬼神論
治大邦,若享小鮮?以道立天下,其鬼不神。非其鬼不神也!其神不傷人也;非其神不傷人也!聖人亦弗傷也。夫兩不相傷,故,德交歸焉!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六十三章】邦交論
大邦者;下流也!天下之牝也!天下之郊也!牝恆以靜勝牡;為其靜也!故,宜為下。
大邦以下小邦,則聚小邦;小邦以下大邦,則聚於大邦。故,或下以聚;或下而聚。故,大邦者,不過欲兼畜人;小邦者,不過欲入事人。夫皆得其欲也,則大者宜為下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六十四章】求道論
道者,萬物之注也!善人之葆也,不善人之所葆也。美言可以市;尊行可以賀人。人之不善也!何棄也之有!
故,立天子,置三卿;雖有拱之璧,以先四馬;不善坐而進此。古之所以貴此者,何也?不謂:「求以得;有罪以免。」歟!故,為天下貴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六十五章】圖難為大論
其安也,易持也;其未兆也,易謀也;其脆也,易判也;其微也,易散也。為之於其未有也,治之於其未亂也。
合抱之木,作於毫末;九成之台,作於籯土;百仞之高,始於足下;千里之行,始於蹞步;天下之難,作於易;天下之大,作於細。圖難乎其易也;為大乎其細也。
夫輕諾,必寡信;多易,必多難。是以,聖人猶難之;故,終於無難。民之從事也,恆於其成事而敗之;夫唯道,善始且善成。故,慎終若始,則無敗矣!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六十六章】不知論
知不知,尚矣!不知不知,病矣!是以,聖人之不病;以其病病,是以不病。故曰:「為道者,非以明民也;將以愚之也。」
民之難治也,以其知也!故,以知知邦,邦之賊也;以不知知邦,邦之德也。恆知此兩者,亦稽式也!恆知稽式,此謂:「玄德。」玄德,深矣!遠矣!與物反矣!乃至大順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六十七章】無爭論
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;是以,能為百谷王。
是以,聖人之欲上民也,必以其言下之;其欲先民也,必以其身後之。故,居前,而民弗害也;居上,而民弗重也;天下樂推,而弗厭也。
故,天之道:利而不害;聖人之道:為而弗爭。非以其無爭歟?故,天下莫能與之爭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六十八章】人文論
小邦寡民;使十百人之器毋用,使民重死而遠徙。有車舟,無所乘之;有甲兵,無所陳之。使民復結繩而用之;甘其食,美其服,樂其俗,安其居。鄰邦相望;雞狗之聲相聞;民至老死,不相往來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六十九章】名實論
信言不美;美言不信。博者不知;知者不博。善者不多;多者不善。天下皆謂我大,不肖!夫唯大,故,不肖。若肖,細久矣!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七十章】三寶論
我恆有三葆之!一曰:「慈。」二曰:「檢。」三曰:「不敢為天下先。」
夫慈,故能勇;檢,故能廣;不敢為天下先,故能為成事長。今捨其慈且勇;捨其檢且廣;捨其後且先;則必死矣!夫慈;以戰則勝,以守則固。天將建之,乃以慈垣之!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四十一章】聞道論
上士聞道,勤能行之。中士聞道,若存若亡。下士聞道,大笑之;弗笑,不足以為道。
是以,建言有之,曰:「明道如;進道如退;夷道如類。上德如谷;大白如辱;廣德如不足;建德如偷;質德如渝。大方無隅;大器免成;大音希聲;大象無形;道褒無名。」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四十二章】分殊統整論
反也者!道之動也;弱也者!道之用也。天下之物,生於有;有,生於無。道生一;一生二;二生三;三生萬物。萬物負陰,而抱陽;盅氣,以為和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四十三章】受教傳業論
天下之所惡,唯:「孤、寡、不穀。」而王公以自名也!勿惑:「損之而益,益之而損。」故,人之所教,夕議而教人;故,「強良者,不得死!」我將以為學父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四十四章】柔和論
天下之至柔,馳騁於天下之至堅;無有,入於無間;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。不言之教,無為之益,天下希能及之矣!
是以,聖人居無為之事;行不言之教。萬物錯而弗始也;為而弗侍也;成功而弗居也。夫唯弗居,是以,弗去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四十五章】知足論
名與身孰親?身與貨孰多?得與亡孰病?甚愛,必大費;多藏,必厚亡。故,知足不辱;知止不殆;可以長久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四十六章】虛化清淨論
大成若缺,其用不敝;大盈若盅,其用不窘。
大白如辱;大直如詘;大巧如拙;大贏如朒。趮勝寒,靜勝炅;清淨可以為天下正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四十七章】豐滿充足論
天下有道,卻走馬以糞;天下無道,戎馬生於郊。罪,莫大於可欲;禍,莫大於不知足;咎,莫憯於欲得。故,知足之足,恆足矣!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四十八章】外表論
不出於戶,以知天下;不窺於牖,以知天道。其出也彌遠,其知彌少。是以,聖人弗行而知;弗現而名;弗為而成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四十九章】損之又損論
為學者,日益。聞道者,日損;損之又損,以至於無為;無為而無不為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五十章】全心論
聖人恆無心,以百姓之心為心。善者,善之;不善者,亦善之;德善也。信者,信之;不信者,亦信之;德信也。
聖人之在天下;欱欱焉!為天下渾心。百姓皆屬耳目焉,聖人皆孩之。
天道時時召喚你,並且俯聽和祂所說的話語,靈性是你和天道說話的工具,是天道白白賜給你的寶物,你不能將它棄置在你的身上。
第 22 頁,共 25 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