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陳鼓應提出了「道是老子所虛擬預設的」邪論】
陳鼓應所著的《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》原本是一本錯誤連篇,不直一看的爛書。全書八十一章,幾乎沒有一章是完全譯對的。《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》譯注錯誤連篇,是因為陳鼓應著書時,大多數心血,是花在從古人舊註的垃圾堆裡撿破爛,再整理推敲成書。如果他一輩子當學術界的拾荒者,對老子思想還不至於造成重大傷害,但是他卻不應該在書中提出了「道是老子所虛擬預設的」這個攻擊老子思想核心"道"的重大邪論。
在台灣有一派學者,他們完全看不懂老子"道德經",又不肯花時間研究"道德經",卻假藉詮釋老子之名,大玩毀老滅道的兩面手法。這一派學者喜歡引述諸如胡適、章太炎、錢穆、馮友蘭、徐復觀、牟宗三....等,這些在老學研究上虛有其名的人,來拉抬自己的學術身價。
「心性論」是唯心主義者的架構性論述,唯心主義是「由心求性、因心得性」,唯心主義甚至強調「心性不二,心即是性」,所以唯心論佛教常強調「即心即佛,心即是佛」。
宋明新儒家和當代新儒家,其「理學、心學」的本質,是佛教的「唯心論」,不是孔孟儒家的「天道論」;而兩代新儒家高唱的「心性論」本質,則是「唯心心性論」,不是孔孟儒家的「天道心性論」。所以說,新儒家根本不是孔孟真儒的繼承者,新儒家是假儒家, 新儒家是佛教的印度唯心學派。
「道」是「有命、有體」的,「有命」就是道有生命,道不是無生命的東西,「有體」就是道有實體,道不是一種原則。
台灣中研院士兼華梵大學教授勞思光認為,孔孟儒家是「心性論中心」之哲學,所以孔孟儒家和漢儒的「宇宙論中心」之哲學不同。
不承認自己是新儒家的,新儒家勞思光認為,孔孟儒家是「心性論中心」之哲學,所以孔孟儒家和漢儒的「宇宙論中心」之哲學不同。勞思光之所以如此分化孔孟儒家和漢儒的關係,其目地是為了刻意跳過明顯講天道的漢儒,對更前面的孔孟真儒進行變造,讓孔孟「天道之學」變成「心性之學」,好替「宋明新儒學、當代新儒學」圓新儒家佛化「心性論」的謊。
第 18 頁,共 25 頁